
請點上圖進入測驗頁面
尚未做測試前 請別往下拉 以免影響判斷~
我的測驗結果:

智商能力評比是:強者
你的思考能力很健全,比起一般人還來得高,因此你在下策略的時候往往會顧及到很多的層面,並且做出最有利的選擇。
我選擇的答案:
1. 綠色深時,紅色就淺。黃色淺時,藍色就適中。但是要嘛綠色深要嘛黃色淺,所以,
紅色淺,或者藍色適中
2. 一個人花8塊錢買了一隻雞,9塊錢賣掉了,然後他覺得不划算,花10塊錢又買回來了,11塊賣給另外一個人。問他賺了多少?
1塊
這題我錯了 我想得太過複雜
當初我的想法是9元賣掉+1
10元買回-1
11塊賣出+1
所以1-1+1=1
但其實只要將(賣掉的錢11+9)-(成本8+10)=20-18=2
正解是賺了2塊
(第2題的答案請往下拉,有更確切的詳解。)
3. 當B大於C時,X小於C;但是C絕不會大於B,所以,
X絕不會大於B
4. 只要X等於紅色,Y就一定等於綠色;只要Y不等於綠色,Z就一定等於藍色。但是,當X等於紅色時,Z絕不會等於藍色,所以,
只要Y不等於綠色,X就不可能是紅色。
5. 我住在喬的農場和城市之間的那個地方。喬的農場位於城市和機場之間,所以,
我的住處到喬的農場的距離比到機場要近。
(距離示意:機場--喬的農場--我--城市)
若是全對的話 是這樣的結果:

邏輯能力評比是:神人
天才!!無庸置疑的天才!!你的邏輯能力跟愛因斯坦一樣,屬於神人等級的,也就是說你的腦子非常清楚,思緒速度很快,並且能夠發現不合常理的地方!!
其中有一題的答案似乎有爭議
就是這題:
2. 一個人花8塊錢買了一隻雞,9塊錢賣掉了,然後他覺得不划算,花10塊錢又買回來了,11塊賣給另外一個人。問他賺了多少?
◆ 這是IBM面試時的題目,面試者的答案大致有底下5種:
A. 賺2元。
不論你的資本多少,買進賣出之間賺的價差就是獲利!
底下4種算式的結果都相同,都是賺2元:
‧9-8=1,11-10=1,兩次都各賺1元,所以1+1=2元。
‧-8+9=1,1-10=-9,-9+11=2。
‧不論你的資本多少(假設是N),N-8+9-10+11=N+2元,2元就是獲利。
‧總支出:8+10=18,總收入:9+11=20
總收入 - 總支出 = 獲利:20-18=2元。
(這個答案在數學算式、邏輯思考與投資買賣上的算法都沒問題)
B. 不賺不賠。
花8元買、以9元賣 = 賺了1元;現在手上有9元,
花10元買回來,賠了1元(-1元);
又以11元出去,賺了1元(+1元);
-1+1=0,所以不賺不賠。
(認定雞的行情為9元,忽略第1次交易賺的1元;若照這樣算應該是賺1元)
C. 賺3元。
回答這個答案的人是假設「資本」為8元。
資本8元,賣出9元,賺1元;再以10元買入時,賠1元,
賺1元、賠1元,所以相互抵銷;
資本仍是最初的8元,最後賣11元,所以是賺3元。
(直接認定雞的行情一開始就有11元,忽略了中間的交易成本)
D. 賺了38元又4隻雞。
第一次買賣他損失8元獲得一隻雞;第二次買賣他獲得9元損失一隻雞;第三次買賣他損失10元獲得一隻雞;第四買賣他獲得11元損失一隻雞。所以整個產生的GDP(國內生產毛額)是8+9+10+11=38元+4隻雞。
(回答這個答案的人可能是經濟學者,哈!)
E. 賺1元。
回答這個答案的人認為,整個交易其實有底下這3次:
第1次交易:8元買進,9元賣出,利潤 1元。
第2次交易:9元賣出,10元買進,利潤 -1元。
第3次交易:10元買進,11元賣出,利潤 1元。
合計3次交易過程:1-1+1=1元。
因此分析得知:後面2次交易等於是白忙一場。
◆ IBM企業分析結論:
‧回答賺2元的人,邏輯與數學都對,適合當消費者與投資大眾,不錄取。
‧回答不賺不賠,與回答賺3元的人,主觀且易忽略細節,不錄取。
‧回答賺38元又4隻雞的人,適合當學者或官員,不適合在企業,不錄取。
‧回答賺1元者,很有成本與經營概念,恭喜你,列為備取/後補名單。
參考網站
當初我回答時是選擇1元~恭喜我自己!Congratulation~